1.
2050人類大遷徙
作者: 羅倫思.史密斯(Laurence C. Smith)
譯者: 廖月娟
出版社:遠流出版
內容簡介:
「對地球上每一個人來說,地理學不是死的學問, 已成攸關生死的研究」
作者史密斯生動描述地球的未來與今日世界最大的挑戰, 對地球北端進行縝密、嚴謹的研究,可謂地理學界的明日之星。」
2050年,你會在哪裡?
本書作者羅倫思.史密斯,一開始就提出這個大哉問。
世界人口爆炸、野生物種瀕臨絕種,人類生存的環境每況愈下, 從石油到水,資源價格節節高升。我們將留給子孫什麼樣的世界? 這不是又一本大談要重視全球暖化的書,相反地, 作者從實際訪談以及科學研究數據, 要告訴你環境變遷到底會如何寫歷史。
羅倫思.史密斯樂觀認為,未來五十年或一百年,人類不會滅絕, 但會發生第三次大遷徙,全面往美國、加拿大、冰島、格陵蘭( 丹麥)、挪威、瑞典、芬蘭與俄國--等環北極海國家移動, 這幾個國家因為溫度上升,不僅成為新的農耕地帶, 而且也因為水資源與森林的植被,更適合生物居住。 而這些國家也將愈來愈繁榮、強大,政局穩定, 而接近赤道的國家將面臨水資源短缺、人口老化、 都市擁擠不堪的問題,且因能源價格不斷攀升、不時遭遇洪水侵襲, 國力不斷耗損。 史密斯認為上述改變世界的四大因素將使得北半球上半成為宜於人類 活動的北方新樂園。這個地區也將是全球最具有策略價值之處, 經濟地位也會躍升。
本書最重要的論點指出,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 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節並不會發生, 溫鹽環流的斷流在百年內不會像8200年前一樣突然降臨, 造成地球進入冰河期,比較有可能發生的是, 人類未來只要將溫度上升控制在華氏5度以內, 那麼北方諸國將成新樂園,未來人類文明將在這些國家興盛, 過去是邊陲的族群如愛斯基摩人,將成為未來文明所繫,丟掉魚叉, 改拿公事包,不過一旦超過5度,造成森林死絕、農業衰亡, 連這個新樂園也將走入荒蕪。
羅倫思.史密斯以最先進的預測模型和資料分析(包括氣候動力學、 天然資源存量年齡結構和經濟成長預測等)結合地理學與歷史研究。 但他呈現給讀者的,不只是統計資料與研究數據, 他還花了十五個月的時間到北方勘察,把個人經驗、 想法以及訪談融入書中。 這些故事加上作者的生動的文筆使本書讀來妙趣橫生, 成為難得的科學報導佳作。
[原文閱讀] 城邦讀書花園
2.
氣候變遷政治學
作者:安東尼.紀登斯(Lord Anthony Giddens)
譯者:黃煜文、 高忠義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內容簡介:
對決策者和大多數民眾來說,氣候變遷只是「知道但不掛心」 的議題。我們承認氣候變遷很重要,甚至也相信它迫在眉睫, 但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著眼於當下的方便與利益。 政治人物也意識到其中的危險, 但此刻他們的回應主要還停留在表態的層次, 而非落實在具體的做法上。
政治行動與干預,無論處於地方、國內或國際層次, 都將對我們能否控制全球暖化,以及我們如何適應已經發生的暖化, 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社會學大師紀登斯表示, 目前我們仍缺乏一套有系統的氣候變遷政治學。 傳統的政治學無法讓我們處理所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 綠色運動者所提供的解決方式自始就出現瑕疵。
紀登斯譴責環保戰士們老是悲觀地恐嚇大家, 因為如果想要大家改變習慣,勾勒一幅美好快樂的願景, 要比悲觀恐嚇一個悲慘世界的效果還要好。 他反對許多環保人士苦行僧似的理想, 認為這些理想不可能吸引得到社會大眾的選票。
紀登斯不認為氣候變遷這個問題龐大到國內政策無法應付。 解決之道在於︰首先得將氣候變遷這項議題納入日常生活之中; 其次,則是要避免政治上的兩極化,即支持與反對的嚴重對立, 並提供企業、消費者與政治領袖足夠的誘因;最後, 氣候變遷問題需納入地緣政治的討論範圍之內。
紀登斯提出一系列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建議, 深度考察氣候變化與能源安全之間的關聯。
[原文閱讀] 城邦讀書花園
****************************** **************************
故事:
1.
美國家庭消每小時消耗的能源
以電冰箱為例,每小時耗電0.14仟瓦, 21吋LCD電視機居然是冰箱的2倍,達0.3仟瓦。 衣服烘乾機機最耗電,是冰箱的20倍,達2.7仟瓦。
轉 http://us2.campaign-archive1.com/?u=0c2d6f6596c52178bdbb33224&id=d7b9edeaaa&e=0d8027d94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