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一個親手種牛樟樹的博士

一個親手種牛樟樹的博士(一)

文—崔玉珍 攝影—林枝旺

法國作家讓.紀沃諾在他的一本作品裡,創造了一位種橡樹的男人菲耶夫,他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一個有著無私又慷慨,不存回報之心,卻又親手種樹,在大地上留有顯著且永遠印記的人。



 在台灣,卻也有一個真實的、研究牛樟樹的園藝博士黃瑞祥。他在花蓮出生宜蘭長大,到台北讀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興大學園藝系、台大園藝研究所,畢業後曾 擔任台南善化的亞洲蔬菜中心研究助理。之後,赴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土壤學系,鑽研熱帶土壤與枯物生長的關係,更於生物化學研究室、擔 任 博士後研究。

這份以「園藝」二字一以貫之的學歷背景,毫無瑕疵,純粹而且正統。可是在黃瑞祥的口中,還是有幾個分叉點的,像填大學志願時,他的成績可以夠得上醫學院牙醫系,這 時他的 老師——北大生物系畢業的 呂沅燕 先生,說了一句,「填醫學系可能面對的是血淋淋、痛苦與哀嚎,不若園藝是綠油油、欣欣向榮的一片。」

一句話,教台灣少了一個牙醫,多了一個「老農」,黃瑞祥進了中興大學,他回想——「那時根本沒在園藝系唸書,成天在社團裡活動,擔任校刊執行編輯、主編、社長,四個年級都跟文學院的人在一起。」

大二時他有念頭轉歷史系,又有一個 陳 老師出來,及時拉住他,他用的方法倒不是極力挽留,「我不反對你去歷史系,只是有一天你還能轉得回來嗎?」黃瑞祥仔細想了想——「也對」,從此不再三心二意,死心塌地的讀了半輩子的園藝迄今,但還是偷閒讀歷史的書,不改其愛。


一個親手種牛樟樹的博士(二)

文—崔玉珍 攝影—林枝旺


今天,了解到黃瑞祥的專長、領域,都發自心底佩服,自然而然的稱他一聲「 牛樟 博士」,就因為他不僅對台灣牛樟樹下了大量的工夫,並且在牛樟的復育上作出具體又重大的貢獻,堪稱是牛樟起死回生的大醫師。



關於牛樟,黃瑞祥有一個很大很大的話匣子,卻又懂得將治學時以簡馭繁的本事鋪陳,「牛樟跟我的童年還有一段關連,小時候我住在花蓮,我 家隔壁就是刻佛像的店,每天就聞到牛樟木屑的精油味道,所以剛開始我還不知道牛樟是什麼樹種時,但一聞到它的味道,突然整個童年的記憶都找回來了。」

 童年的環境,造就了黃瑞祥這麼一個靈敏的「牛樟鼻」,提到時都還興奮的揚高兩個音度,「有一回在竹東林區,我的鼻子一嗅,就奇怪那附近怎麼會有牛樟的木材 呢?工作人員嚇了一跳告訴我,原來是他們沒收了一批盜伐的牛樟木存在那兒。牛樟的味道太濃了,通常盜伐的車子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在公路上跑。還有一個有趣的 特性,它作雕刻品,木材會隨著濕度的變化扭曲,精油味就會釋放出來,所以家裡有牛樟的雕刻,不用看氣象報告,就知道要變天了。」

「從遺傳上來了解,牛樟極可能是兩種樟樹的雜交種,一種是專為提煉精油的『本樟』,一種是『有(ㄇˇㄛ) 樟』,有樟誠如莊子所提到的『散木』,是完全沒有價值的木材,入水會沉,刻東西又會爛,摸到它,你的手還會癢,皮膚會起泡,工匠看都不看它一眼。那牛樟的 種子像本樟,但葉子卻有手掌那麼大,又像有樟,長得速度很快,是具備了雜交的優勢。日本人曾經作過實驗,把牛樟埋在土裡,歷經九年都不壞,事實上溪頭在日 據時代被砍剩的牛樟根部,超過了五十年仍然完好,就是因為牛樟的精油成分不屬於水溶性。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有牛樟,它是台灣闊葉樹裡長得最好最大的木材, 六、七年就可以長到十多公尺高,我曾看過 四公尺 直徑的,還有人見過 八公尺 的,但也因它的本質好,從日據時代開始就一直被砍伐、盜採,幾乎都快滅絕了。」


一個親手種牛樟樹的博士(三)

文—崔玉珍 攝影—林枝旺


一九八七年黃瑞祥從夏威夷回來,在台北林業試驗所擔任副研究員,作台灣原生植物的復育工作,第一步他回到民間去尋求助力,協同以前砍過牛樟、了解它們分佈的人,一塊去發現牛樟。


▲透過山老鼠的協助,黃瑞祥在中央山脈內找到牛樟的萌櫱,以

為扦插繁殖之用。《黃瑞祥提供》

黃瑞祥笑說牛樟繁殖植株的概念「說破不值三分錢」,他,只取及腰高度、靠近老根的牛樟萌蘗作扦插,其具幼年性容易發根,在三個星期內,就成功的栽培出一批種苗。聽 他說得輕鬆、謙虛,其實卻是他傾注了半生所學的積聚,才能在牛樟繁殖上,突破了前人的觀念。「一棵一棵去找,剪下牛樟的枝條,從一剪斷,它的壽命就讀秒的 死去,馬上要降溫保存,連夜送回台北扦插,所以晚上十點出發,到山上天亮時剪枝條,回台北已是次日下午九點,常忙到晚上二、三點,看到插好了、水噴霧了, 才放心離開。」那兩年的時間,他們一夥人往往在杳無人跡,無現成路徑的崇山峻嶺裡穿行涉水十二個小時,冒著感染疥瘡,血蛭爬滿身上之虞,心中靠著「搶救牛樟這個快要滅絕的物種,再不做就來不及了」的一份信念驅使。



▲牛樟的嫩葉稍紅,與其他樟樹有所不同。《黃瑞祥提供》

從一九八八年,掀起了重視牛樟的熱潮,從那時起牛樟樹不再是只砍不種植的狀況了,在玉里鹿鳴苗圃,在林務及各地苗圃都有一批牛樟欣欣生長著,由黃瑞祥親手培育的樹苗有五千株之多,再間接的拿去種植的種源,更超過了十萬株以上。黃 瑞祥的這項原生樹種的保育成果是圈內人共睹的,但最重要的是他的努力,開啟了林業對牛樟復育的重視和繼起,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台灣最著名的阿里山神木被放倒,黃瑞祥讀到新聞時,十分感動,「在林務的傳統裡,一棵大樹被放倒,旁邊一定要種新的樹,那嘉義林區管理處,在現場種了一 棵紅檜,另一棵就是牛樟。」現今離開研究工作崗位已久的「 牛樟 博士」,對牛樟仍有一份悸動的深情。


一個親手種牛樟樹的博士(四]


黃瑞祥現在在台北市市政府建設局從事行政工作,乍看起來和他學術研究背景迥 不相侔,卻是他個人清明的抉擇,「作實驗的人,社會待他都不薄,作行政的人,做得比較辛苦,但所強調的在於自我實現的高峰體驗。我認為我也經歷了心理學家 馬斯洛主張人類在慾望上的五個階段。我把自己的人生分成四個階段,在三十歲到四十歲是我學習、實驗、充實的時期,我寫博士論文和在林業試驗所加起來近十 年。



▲在花蓮玉里苗圃,扦插成功
之牛樟幼苗。《黃瑞祥提供》

第 二個行政期,也就是回饋期,在宜蘭縣政府農業局待一年三個月,然後在彰化縣政府待二年,現在在台北市府三年,所以再四年後,我將所學回饋社會的時期又滿 了。那第三期是作育英才的教學期,我認為是未來十年要做的。希望先做第一線的工作後,累積經驗後再教書才不會有愧於心。」黃瑞祥在彰化縣農業局長任內,作農業產銷的擘畫,更處理過四氯丹農藥使用的葡萄事件,以公權力背書,讓消費者安心,否則便公布名單法辦的制度,確立了往後農產品農藥的檢驗和徵信。

他秉持的是「台灣成為先進國家,希望改善生活環境品質的話,比較要強調生產生活生態之間關係的平衡,生產是經濟的手段,生態是一個基礎,但生活才是目的,目的又在於品質,就是要安心,這是人性的需求,否則就是生活在恐懼中。」黃 瑞祥在彰化縣農業局長任內,作農業產銷的擘畫,更處理過四氯丹農藥使用的葡萄事件,以公權力背書,讓消費者安心,否則便公布名單法辦的制度,確立了往後農 產品農藥的檢驗和徵信。他秉持的是「台灣成為先進國家,希望改善生活環境品質的話,比較要強調生產生活生態之間關係的平衡,生產是經濟的手段,生態是一個 基礎,但生活才是目的,目的又在於品質,就是要安心,這是人性的需求,否則就是生活在恐懼中。」




▲在台北陽明山地區,推廣
適地適種之山藥。《黃瑞祥/
提供》

處 理一些相關的農業棘手問題時,黃瑞祥在看似和失去利益的一方呈對立的狀態時,卻能巧妙的化解這種膠著,可以化敵為友,是他常常能情、理、法兼顧,以前導的 想法為對方設想,黃瑞祥一直認為「這個社會其實有一個默默的理性在那裡,只是有時你看不到,感到很孤獨。適時還是會讓你覺得很溫暖的。」

到 宜蘭縣政府農業局擔任技正,黃瑞祥同時也是綠政小組的召集人,主要是把綠化由大家主動來參與的觀念加以溝通和實行,而且是「以人為政」的事情,採用循序漸 進、輔導、鼓勵,而非懲罰。台北關渡自然公園的催生與執行,黃瑞祥也是參與的重要一員。另外在社區綠化方面的戮力,顯然已見事功,難得的是他心中以「以 『綠』會友,以友輔仁」想法作後盾,要透過社區美化,達到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更藉之改善人與人的關係。強調人的交集,把綠化作手段,讓每個市民都能主動 參與。


一個親手種牛樟樹的博士(五)



極耐人尋味的是,璜瑞祥這位牛樟榑士,身上總帶著一本論語注釋,可以說是須臾片刻也不離,那是他 在孔子的老家山東曲阜買回來的正體字版本,像名片一般的一百廿八開大小,在闡述自己的信念時,會隨時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來,一句一句讀著,讓人印象深刻的認 知到,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份子,在為人行事上是有著一個中心思想的準則。





▲只要六、七年時光
的培育,牛樟即可長
得超過十公尺高。《
黃瑞祥/提供》

講 公共政策時,他引:孟子「非行仁義也,由仁義行。」好事不是由少數人舉大纛,要求別人跟從,而是要讓大家發自內心做好事。講程序理性的循序漸進時,引論 語:「苟合矣,苟完矣,苟美矣。」講法律規章對眾人之事應該管得最少,由人民自己作最大的發揮,就引:「從心所欲不踰矩」,而非先畫了「不踰矩」,再說 「從心所踰」。

他讀左傳,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政府施政,不要執行過當,需存一絲之仁,心有戚戚焉。說及每個人立身的課業、職業、志業、德業的變化,最響往莊子所說的「忘業」。
「我覺得一個知識份子,如果以中國傳統『士』的角色來看,應該有一個責任,是無論做任何事,都應先從他自己的哲學、理念、策略、行政與實現等先定位,也就是說如何思考具體呈現,一定要作一個自我檢查,如果其中有落差,要作調整,否則愈做愈錯,所以是Dotherightthing,而不是Dothethingsright。」



黃瑞祥在生活上篤行簡單淡泊,他喝白開水、爬山、騎腳踏車、還定期捐血,謹奉孟子說的「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看重自己,善待自己。
黃瑞祥,很容易在地身上發現濃厚的理想家色彩,和實踐家的胸懷。他生活在他生長、深愛的土地上,貢獻自己所學。近他、知他的朋友都明瞭,無論是隱還是顯,他都會是一個極有「品質」的人。


本文摘自:《源雜誌》第十七期,頁2~7。

http://vm.nthu.edu.tw/np/be/people/1/p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