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聖嬰現象

聖嬰現象
簡單的說,「聖嬰現象」之特徵就是東、西太平洋海洋表水溫度的逆向改變,伴隨大氣的氣壓場有如蹺蹺板式的東西振盪。當太平洋赤道海溫變化呈現東高西低時,氣壓場變化則為西高東低(即聖嬰期);反之若海溫變化為東低西高,氣壓場則呈西低東高之型態(即非聖嬰期)。對於氣壓場的變化,氣象界通常以南太平洋東部之大溪地和西部澳洲達爾文二地間氣壓場的差異值為指標來顯示,並名為『南方振盪』(Southern Oscillation)。而「聖嬰」和「南方振盪」此一相伴相生之大氣、海洋變化現象,就取二個名詞之字首合稱為 ENSO。「聖嬰現象」大約每二至七年發生一次,其生命週期從開始、成熟到衰退前後可達一年半到二年之久。然後像鐘擺一樣,逐漸回復。有時在回復過程卻擺過了頭,造成盛行東風更強,東太平洋的表水溫反而更低,這種與「聖嬰」對映的相反現象就稱之為:La Nina (西班牙文女孩之意)。因此,「聖嬰現象」其實是海洋和大氣交互作用所產生的自然現象,雖然我們目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卻是自然界大氣圈及水圈韻律的一部分,也是全球氣候系統的一環。原來它只是漁民描述的一個海洋性現象,如今已經溶合ENSO 和 La Nina,包含了大氣及海洋的領域,成為家戶喻曉的通俗名詞。「聖嬰現象」其實是海洋和大氣交互作用所產生的自然現象
東太平洋漁民很早便發現每隔數年,該地的海水就會異常升溫,一帶的漁民用以西班牙語稱呼此種異常氣候為「El Niño」(音譯:厄爾尼諾)意為「小男孩」或「聖嬰」,因為此種氣候現象通常於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而相反的現象稱為「La Niña」意為「小女孩」,或譯作「反聖嬰現象」。

海水變暖的範圍主要為太平洋東部與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episode)。聖嬰現象

印度熱浪49℃ 數百人熱死
印度正遭受自一八○○年代末期開始記錄氣溫以來最嚴重的熱浪侵襲,過去一週來各地氣溫達到攝氏四十六到四十九度多,破紀錄高溫已造成數百人喪生。專家表示,隨著未來幾週氣溫直逼五十度,預期死亡人數還會持續攀升。

南亞200年來最強熱浪 喜馬拉雅山區也高達32度
過去一週印度各地氣溫頻頻破表,首都新德里創下攝氏四十六.三度高溫紀錄,西部古加拉特邦熱到四十八.五度,中央邦的莫雷納地區更熱到四十九.二度。就連向來是印度避暑勝地的北部喜馬拉雅山區知名景點西姆拉,也難逃這波熱浪侵襲,當地氣溫高達三十二.四度,比同季均溫高出八度。儘管熱帶氣旋「萊拉」和西南季風帶來的水氣有助於南部和東部暑氣稍降,但北部地區依然炙熱難耐。

雖然缺乏全國整合的統計數字,但據當地媒體報導,這波熱浪已造成數百人死亡,古加拉特邦就有一百多人被熱死,馬哈拉什特拉邦也傳出至少九十人死亡,西北部拉賈斯坦地區有三十五人喪生,東北部的比哈邦有三十四人死亡。官員坦承,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大多數受害者都位於偏遠的鄉村地區。

印度氣象部表示,這波熱浪的主要成因是大氣水氣少,加上從西南方塔爾沙漠吹來的燠熱乾風,以及受去年聖嬰現象影響所致。今年印度三月和四月均溫都創下百年新高。

在新德里,不堪高溫荼毒的民眾,紛紛放棄搭沒冷氣的公車和計程車,湧入有空調的新捷運。熱浪也讓原本就有的乾旱問題雪上加霜,但原本要載運燃料的貨運列車臨時改為送水,又讓部分地區出現燃料短缺的窘境。動物也在這波熱浪中遭殃,由於部分湖泊和集水區一片乾涸,導致北方邦一處森林保育區的數十隻孔雀暴斃。

TAG & Lables: wiki 維基百科, youtube影音, yahoo照片, DVD短片, 基本資料blog, 組圖新聞, 部落格, 無名寫真

轉  mydownloaddays.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